繪師mi在IG上大推這片,說是一部講述『先婚後愛』的作品,基於我最近很需要進補少女心,便趕緊點開欣賞。
『在世界的角落』的畫風走的是懷舊古樸,跟宮崎駿的可愛、或是新海誠的青春亮麗,是完全不一樣的風格。
故事前半段的緩慢步調,貼切呈現二戰之前的生活,也成功勾勒出老時代人們的姿態、還有角色性格。
繪師mi在IG上大推這片,說是一部講述『先婚後愛』的作品,基於我最近很需要進補少女心,便趕緊點開欣賞。
『在世界的角落』的畫風走的是懷舊古樸,跟宮崎駿的可愛、或是新海誠的青春亮麗,是完全不一樣的風格。
故事前半段的緩慢步調,貼切呈現二戰之前的生活,也成功勾勒出老時代人們的姿態、還有角色性格。
這不是值得說嘴的經驗,如果可以,我希望自己再也不需要用到這些知識。
但最近有親友正好在照顧生命跡象微弱的家人,來電詢問我關於人生最後一里的徵兆......
我以自己送行雙親的經驗,還有耳聞一些長輩離去前的狀況,歸納出一些『因為歲數高而自然臨終』的徵兆(意外、和染急症不在這範圍內),給有需要的朋友做參考。
一般的命理師抓不到我的命盤,據說跟一件小插曲有關:我是先有名字,才誕生。
我爹很傳統,當然希望一舉得男,所以幫我命名是用『正』這個字。
那時代還沒有產檢超音波這種玩意兒,我一出生,就立刻噹噹他~
只要是華人夫妻
應該都遇過被親朋好友追問過「什麼時候要生小孩?」
更可惡的是那些從前被追問的夫妻有了孩子之後,反過來去調侃還沒有小孩的親友「你們什麼時候要生啊?」
這是什麼變態的社會風氣?